人民网北京12月22日电 (韦衍行)12月20日,由人民网、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光影中国”荣誉盛典在北京人民日报社举行,现场揭晓十项荣誉。
“‘十四五’期间,如何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分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光影中国”电影论坛随盛典同步举办。《“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第二场分论坛上,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若清,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编剧张冀和导演路阳四位电影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就繁荣电影创作生产、提升国产影片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建成电影强国建言献策。
以人民为中心 提升作品感染力和艺术水平
《规划》提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实施精品战略, 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 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影作品。傅若清表示,中影集团作为中国电影的“排头兵”,将在在三个方面加强“十四五”期间的电影创作,“一是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现当代题材作品,讴歌时代、礼赞人民;三是让电影类型更加多元,让爱情、科幻、悬疑等多种题材百花齐放。”
《中国机长》《烈火英雄》《中国医生》《长津湖》……近年来,博纳影业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上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创新之路。“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我们在其中塑造的都是平民英雄,让观众更能产生共鸣。”于冬说,“博纳影业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把更多动人的故事搬上银幕。
张冀认为,作为创作者,特别是编剧和导演,一定要到生活中去,“只有深入生活寻找素材,我们的创作才有依据。”此外,张冀也发现,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看电影的角度越来越专业,也越来越关注电影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创作者一定要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提高自己作品的质量。”
在路阳看来,创作不能脱离生活,电影工作者要特别珍惜对生活的体悟和感受,在生活中寻找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电影是关于人的艺术,观众最需要的是能在其中找到打动自己的人物。这就要求我们要紧贴生活,积累那些有可能为自己打开创作可能性的素材,这是特别重要的。”
以创作筑高峰 助力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建设电影强国,就要繁荣电影创作生产。《规划》指出,有“高原”缺“高峰”等电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在傅若清看来,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艺术创作和技术赋能上仍需多下功夫,“首先是创作层面,我们要继续钻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优秀的电影能够在全世界、全人类中传播。其次,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如何让新技术更好地激发电影创作的活力,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课题。”
于冬认为,中国电影发展至今,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未来的15年,将是我们的黄金机遇期,这个时候,我们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迈向电影强国,人才不可或缺。”张冀表示,自己非常看好如今的“90后”电影人,“我希望他们勇敢去跨越,别害怕失败。在失败中获得的启示,能更好地提升作品的水平。也希望他们能耐得住寂寞,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工作者。”
作为身处一线的电影工作者,路阳呼吁大家都能保有对创作的那份真诚,“电影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时代的气息、带有创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态度。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单纯一些、真诚一些,热爱创作本身,不带任何功利的想法开展创作,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
相关链接: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