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雍正第三子弘时弘时(康熙四十三年二月至雍正五年八月初六)雍正三年逐出宫廷,令为允禩之子,四年二月黜宗室,交与允裪养赡。
(资料图片)
2、高宗继位,追复宗籍,子1人,四岁卒,无嗣。
3、 文献档案清朝玉牒中关于弘时的记载 (雍正)第三子弘时,一子。
4、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
5、母齐妃李氏,知府李文辉之女。
6、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
7、嫡妻栋鄂氏,尚书席尔达之女。
8、妾钟氏,钟达之女。
9、妾田氏。
10、《清皇室四谱》关于弘时的记载 皇三子弘时,……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
11、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复宗籍。
12、《爱新觉罗宗谱》关于弘时独子永珅的记载 (弘时)第一子永绅,康熙六十年辛丑七月二十日午时生,母妾钟氏,钟达之女;雍正二年甲辰正月初六日申时卒,年四岁。
13、其他资料 内务府奏请将妃娘家人李煤之族出旗折史家评论 雍正杀子说孟森:“雍正杀子说”弘时忧郁致死说杨珍:雍正杀子辨析 杨启樵:乾隆幼名及雍正诸子处境桐桐点评:弘时的悲剧应该是两代人隔阂的悲剧 弘时出生后约四个月,胤禛唯一的嫡子弘晖夭折,当时胤禛膝下仅有弘昀和弘时二子,且皆为侧福晋(齐妃)李氏所出。
14、彼时其母李氏恩宠正隆,接连生下三子一女,想必出于爱屋及乌之情,胤禛对于弘时的降临也是满怀着期盼和喜悦的,因此对于这个儿子的呵护和教育也必定是十分精心的。
15、特别是在弘时同母弟弘昀(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至四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11岁卒,无嗣。
16、)殇逝后,至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弘历出生之前,他都是雍亲王的独子,所以他的父亲必定会将全部的心血投在他的身上,在他的身上寄予过很大的期许和冀望。
17、按理来说弘时在诸位兄弟之间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
18、可能是望子成龙的父亲说对于这个儿子的要求太苛刻了吧,胤禛的这份爱太沉重了,这种表达爱的方式,让弘时幼小的身心无力承担,在他眼里父亲严厉的眼神,谆谆的教诲不是爱而是痛,是一种饱受折磨的痛。
19、当一个父亲全部的心血付诸东流,那是一种多大的失落,多大的挫败感啊,所以胤禛恼怒,对弘时也愈加严苛,而弘时也对他愈加畏惧,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不可弥合!一个是望子成龙,一个是面对父亲的严格教导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20、我觉得雍正对弘时的复杂感情,一言以蔽之,就是“恨铁不成钢”。
21、他对于弘时不能善体自己的良苦用心而感到愤恨。
22、特别是在康熙末造,储位空悬,不讨乃祖康熙皇帝所喜的弘时没有像其他年长皇子的嫡长子一样被册封为雍亲王世子,这多少让胤禛有些难堪,所以很可能他会迁怒于弘时,自责于自己的教子无方,而这只能导致父子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23、不过雍正初年胤禛对于弘时还没有完全失望,还在为他延请饱学之士王懋竑为师,教导他的学业和做人原则,希望他能够成为符合封建社会秩序的合格的皇子,而胤禛在赏赐上的厚薄之所以做的这么明显,很有可能是给弘时以压力,以此激励他努力上进,但是却反而让弘时觉得父亲偏心不公,甚至觉得父亲无时无刻不在为难自己,从未喜欢过自己。
24、再加上生母以侧福晋之尊要屈居他人(弘历生母先前是低于齐妃李氏的“格格”,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小妾而已,而李氏则是雍正两位侧福晋之一,位份尊贵)之下,使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为自己所累,心生愧疚和无限的怨恨。
25、再加上他当时那个年龄段正是离经叛道、情绪极为不稳定之时,一时顶撞了父亲,说些悖礼僭越的话也是大有可能的,而在胤禛而言,“包容”了这个儿子这么多年,他却丝毫不能懂得他的苦心,愤怒之余对很可能让他对弘时愈加失望。
26、再加上自己的儿子在自己最孤立的时候,投向政敌胤禩等人的阵营,则让雍正对他彻底绝望了,为了泄愤,也为了杀一儆百,摆脱这种孤立的整治地位,雍正开始拿亲生的儿子开刀。
27、不过雍正顶多是把弘时过继给允禩为子,将他驱除出宗室,并交给十二弟允祹管教约束而已,但并未杀他,弘时应是抑郁而终的。
28、我比较赞同史学家们关于弘时的获罪与和允禩交往深厚有关的推测,否则的话,雍正断然不会将自己的亲子过继给政敌为子。
29、但是我也不太同意杨珍女士关于弘时是因为储位无望才倒向胤禩的观点。
30、我觉得弘历被胤禛选定为继承人,这本身就没有多大的悬念,弘时不会心存幻想。
31、况且即使不以个人的才能和父亲的好恶来判断继承人的人选,只因雍正诸子除弘历之外,其余诸子的生母均是汉军旗出身这个事实,就足以清楚储位谁属了。
32、择立弘历为储君,这是胤禛为了团结满洲上层贵族,稳定政治局势的必然抉择。
33、通过胤禛对后妃册文上扬此抑彼的做法就很清楚胤禛从一开始就在为弘历的继位铺平道路。
34、弘时的脑袋不会不清楚,不会对储位心存觊觎,更不会因为幻想落空,而产生愤恨,转而投向允禩。
35、其次我认为雍正将弘时交予十二弟抚养,其实就是为了以后开恩预留余地的,毕竟他和雍正有血缘关系,胤禛对他的态度和对允禩和弘旺不同,我觉得他从心底里还是不愿意自己的亲生儿子衣食无着,饱受折磨的。
36、他对弘时不可逆转的恨意,缘于他天生对于“返恩为仇”之人的憎恨,缘于他对被判了自己的人决计不能容忍的爱憎分明的性格。
37、雍正是一个大爱大恨的人,他好强,而且爱面子,纵然他不忍心,纵然他看到弘时抑郁而死的结局而感到有所愧疚,他也是不会明显表现出来的。
38、再加上他和弘时位属父子,他们之间的伦理纲常摆在那里,因此这会让胤禛对弘时所有的愧疚和后悔都转变成“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39、他以此来安慰自己,以此来自欺欺人。
40、弘时的早死,使得父子之间的关系不再存在调和的可能,而胤禛对他的恨意也不再有机会改变,再加上舆论的失意,使得雍正倍感孤寂,午夜梦回的时候,他想起弘时,一定会暗自神伤自怜,觉得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胳臂肘往外拐,不以自己为意,因此吃酸醋,使性子,使得他对弘时的怨恨也会随此而有“增”无减的。
41、不过可以肯定在胤禛的心目中弘时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他对弘时不是简单的爱和恨,而是一种特别复杂的心情,我想若非如此的话,乾隆也不会把弘时迁到泰陵阿哥园,除非是他成心想惹得泉下的皇父不痛快。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